·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交流>专家讲学

专家讲学

著名音乐评论家景作人先生莅临音乐学院讲学

来源: 作者: 更新时间:2017-10-16 10:55:41 浏览次数: 【字体:

著名音乐评论家景作人先生于1010日至11日受咬一口兔娘反差视频邀请,在南湖校区学术报告厅进行两场学术讲座。讲座由音乐学系承办。

         景作人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音乐评论家、音乐学家,中央歌剧院中提琴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评论学会会员,中国音乐剧协会理事,中国歌剧研究会会员,中国圆号学会会员,文化部专家,国家艺术基金评审,西安音乐学院客座教授,上海《音乐爱好者》杂志特约驻京记者,《音乐探索》杂志特邀评论家,是世界少有的有着演奏家和音乐评论家双重身份的音乐家。数十年来,在国内各音乐报刊发表音乐评论、音乐鉴赏、音乐理论文章近千篇,出版过《音乐欣赏普及大全》、《20世纪世界指挥大师的风采》、《20世纪世界小提琴大师精粹》、《大学音乐》、《交响曲赏析》、《指挥家》等著作,主编《杰出人物与故事》、《艺术之约》等丛书。

1010日晚上7点,报告厅座无虚席。景作人先生的讲座主题为《二十世纪世界小提琴艺术发展》。由音乐学院副院长,音乐学系主任潘林紫副教授开场致辞,到场的老师有音乐学院院长,国家一级指挥蔡央教授;学校发展规划处副处长吴霜教授;音乐学系蒋燮副主任、李莉教授、乐杨柳成副教授、于涛博士。钢琴系教授,全国人大代表韦柳春老师也莅临现场。

景作人先生简单的梳理了20世纪以前小提琴艺术发展的历程,又着重的为我们叙述了“20世纪小提琴艺术的发展”,景作人先生都是通过列举各个时期的著名演奏家,并从演奏家的演奏技法、演奏风格及其影响这三个方面为我们勾勒出演奏家所处的那个时代小提琴演奏艺术的发展脉络和艺术特点。在讲述早期小提琴艺术发展历程中,景作人先生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叙述,一是从乐器本身和小提琴音乐创作发展的角度,系统的介绍了17/18世纪小提琴的发展历史;二是从小提琴流派的产生这一角度,景作人先生以意大利派、德国派、法比派、俄罗斯派这四派为主脉,以各派代表演奏家基本视角,为听众详细的介绍了19世纪小提琴演奏流派的产生与发展。在20世纪小提琴艺术的发展这一部分中,景作人先生系统的向我们介绍了从克莱斯勒到海菲兹等世界著名小提琴大师,以各位演奏大师为主脉,详细的叙述了他们的艺术经历、艺术特色、艺术风格和生活轶事、以及各演奏大师之间的师承关系的情况,从而反映出在20世纪初期小提琴发展的一个简单明了的轮廓。在20世纪小提琴发展中期的讲解中,他不仅介绍了新兴的小提琴流派:苏联派、新美国学派。也为我们介绍了法比学派在中期发展的延续以及其他东欧演奏大师的概况。最后,景作人先生介绍了几位中国的小提琴家,如最早的小提琴家马思聪、享誉世界的杰出音乐教育家林耀基和最早在国际上为中国赢得荣誉的小提琴家盛中国,还简单的介绍了几位优秀的当代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李传韵、黄蒙拉等人。当讲到马思聪先生后期生活经历时,景作人先生竟潸然泪下,现场听众无不被景作人先生那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所动容。此次讲座可以说是对小提琴艺术发展历史的一个总的梳理,为听众很好的填充了对小提琴发展历史的这片知识空白,使听众对小提琴艺术有了新的认识,在场观众均表示收获颇丰。

11日晚上7点,景作人先生在《音乐评论的奥秘》讲座上,为我们讲述了大众乐评与专业乐评之间的区别,大众乐评是指一些没有受过专业音乐训练或音乐教育的普通群众所做的音乐评论,这些人大部分仅凭介绍资料、音响、唱片去写“乐评”,有的甚至不去亲临现场,写出的“乐评”一定不是有感而发的,他们评论的通病就是没有对音乐本体进行深刻的剖析。景作人先生又提出,专业音乐评论家必须具备以下4点基本素质:1、音乐家的出身2、要有丰富的经历3、要有过硬的文字写作能力4、要有多方面的知识。接下来景作人先生从音乐评论的独特性、前瞻性、指导性、批评性和敏感性五个方面阐述了“乐评”的作用和意义。从景作人先生提出的这些可以看出景作人先生对于专业高度的追求以及严谨的学术态度。景作人先生在讲座的后部分还现场导赏了《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第二乐章》,让大家在现场感受了景先生扎实的“乐评”功底。讲座的互动环节,主持人潘林紫副教授为呼应讲座的主题,即兴请到场的老师发表“听后感”。蒋燮副教授指出:没有以实践为基础的理论是不切实际的,学习音乐学的人不应该离音乐本身太远,要多听,多看,如果条件允许要深入到音乐实践中去,只有将实践与理论互为补充,相辅相成才能使自己的音乐水平不断提高。李莉教授讲道:不同于其他讲座严肃的氛围,景作人先生的讲座是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景作人先生的演讲风格幽默诙谐,内容也是如此丰富多彩,以前在欣赏景作人先生的发表的文章时,可以感受到景作人先生深厚的古文功底,可谓是一个字不多一个也字不少,恰到好处。韦柳春教授说:景作人先生的讲座带给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启发,不仅是理论方面的人才需要有更多的知识面,作为演奏家我们也要阅读大量的文、史、哲方面的书籍,通过对理论的学习来提升自己的演奏水平。于涛老师更是以“语言流畅、逻辑清晰、概念统一”来概括讲座中语言和文字中的精髓。其余众多师生也在发言中对景先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与赞赏,潘林紫副教授认为景作人先生的音乐评论生涯中,体现了他对音乐艺术执着的追求和不畏挫折的坚韧意志,这是值得青年学人们自省和自我鞭策的,她还评价景作人先生的音乐评论书写和反思,具有高度的人文情怀,也体现了一种责任的担当,而这种动力,也是景作人先生持续二十多年写作的核心能量。最后,潘林紫副教授呼吁更多的专业音乐家、音乐学人们多多参与音乐评论的写作,与景作人先生以及更多的前辈一起,运用自己的学习成果,去引领大众的音乐审美品位,提升大众的音乐欣赏水平。

景作人先生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诙谐幽默的演讲风格,严谨的学术态度以及丰富的人生经历震撼着现场师生每一个人的心灵。通过此次讲座的学习,景作人老师给予我们的不仅是学识中的收获,学术操守和人文关怀上,景作人先生也为青年学生的前行之路提供了更多的启发。

 

讲座现场

 

合影留念

文字:王柏霖

图片:孙彦哲

审核:张  梅、潘林紫

编辑:林慧思

分享到:
【打印正文】